什么是感统失调呢?
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。
小莫生长在重视礼貌、氛围和谐的家庭里,然而每到节日聚餐,妈妈就发愁头疼。
做小学老师的姑姑常常唠叨:“小莫4岁了,吃个饭掉在桌面上的、地上的都比他吃下去的多。”
小莫的大伯认为情商是未来前途的关键,对于小莫脾气暴躁的性格非常有意见。
爷爷奶奶最受不了的是小莫每次吃饭不到十分钟就坐不住,到处乱跑,要是被强制留在桌椅上,就敲打碗筷,弄的全家吃饭鸡犬不宁。
爷爷奶奶、大伯、姑姑都提醒小莫的父母,要强加管教,改变小莫。
假期即将来临,又要到了家庭团聚频繁的季节。妈妈打算利用寒假,带小莫去接受感觉统合评估,了解他的行为是因为教养不当,还是感觉统合失调?
经过指导老师感觉统合的标准化评估后,治疗师告诉妈妈:“小莫触觉迟钝,所以导致他的精细动作也不协调。另外,由于前庭功能不足,所以小莫需要动的比别的孩子多,才能获得和别人一样充足的前庭刺激,也难怪他有冲动、情绪易激动的现象。
只要积极接受过感觉统合治疗,将触觉、动觉及前庭系统调整好,他的情绪和行为就自然会改变。反之,不当的斥责甚至是责骂都只会增加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挫败感,使孩子更紧张,无济于事。”
感统失调的表现
你是否能够一眼看出孩子是否感统失调了呢?
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,你需要熟知哟。
1、前庭功能失调:
表现为自控能力差,好动不安,上课或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,爱搞小动作,下课时到处乱跑,爱招惹别人,有攻击行为,平衡能力差,走路爱摔跤。
2、本体感失调:
动作不协调、反应迟缓、手脚笨拙,做手工、涂色、剪纸等精细动作总是做不好;跳绳、拍球、滑滚轴总也学不会;写作业时,速度特别慢,边写边玩,写字不工整;计划性、条理性、自理能力差,所以事事爱依赖家长。
3、触觉防御过度:
不喜欢被别人触摸,这些孩子小的时候不喜欢剃头、剪指甲,脾气暴躁、任性,吃手咬指甲、害怕陌生环境,不合群、胆小、退缩、交往不良。
4、视知觉障碍:
喜欢看电视但却无法流利阅读,经常丢字漏字、写字慢不工整、笔画颠倒、抄错题、写错数、计算经常出错。
5、听知觉障碍:
语言表达差,不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,词汇贫乏,组词、造句、作文困难等。
感觉统合的重要性
人类的感觉包括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和重力感觉。
人通过这些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,然后将这些信息传给大脑,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、分析组合等加工处理,从而指挥人做出适当的反应完成各项活动。
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。
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中的80%。
一旦这些感觉失灵了,不能将各种信息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,就是感觉统合失调。
研究表明,都市家庭中儿童感统失调的比例高达80%,其中儿童重度感统失调的比例为30%,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有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。
一般情况下,先天因素是指生理原因,包括胎位不正、早产或剖腹产等;后天因素则主要指的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,包括家庭环境、成人照顾不足或过度等。
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的症状时,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,纵使是轻度的,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而且感觉统合训练不适合直接教学纠正,而是采取游戏的形式,让孩子乐于参加。
家庭感统训练小游戏,远离感统失调!
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,是儿童情感交流、互助协作、学习生活、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。
3-6岁是感知觉和运动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,是促进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期。
每天早教精心打造48节适合3-6岁的感统游戏课程,每天仅需3-5分钟,在感觉统合综合训练中,幼儿有大量的与家长和同伴游戏互动的机会,在提高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同时,锻炼协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。